今天是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15:55:09 高级搜索
首页 > 家风家训

【我的家风家教故事】生命中的唠叨

时间:2018-04-04    来源:    发稿人:朱海燕     点击:
【字体: 】      打印

 

人行走在路上,总会有些人,有些话,印在心里,刻在命里,相依风霜雨雪,相伴春暖花开。
父亲是个爱唠叨的人,连他自己也这么认为,“我就像一只白颈老鸹(家乡方言,形容人整天像老鸹一样叫个不停),你们别嫌烦!” ……
父亲很严厉,中规中距,于我们姊妹而言,他带有传统的“家长制”作风。不仅如此,他还经常教着母亲说:“疼儿不给儿知道噢!”确实,在我记忆中,他成天绷着脸,很少对我们姊妹笑,更别提和我们打趣、亲昵了。姊妹们就是在那些唠叨声中上学、工作、成家、生活……一步一个脚印,一步一个台阶,踏踏实实,真真切切,从从容容。
早年,父亲工作忙,姊妹几个都在上学,每天只有三顿饭才能凑一起,于是,吃饭时间便成了父亲的说教时间。每次他也顾不得吃饭,恨不得抓紧时间,如倒豆子般告诉我们:奶奶为啥把一块早芝麻地割了换钱供他上学;为了节省学费,他是怎样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跳级;小时过年,他会忙着为一村子的人写春联、贴春联;谁家的孩子又考取了什么大学……父亲从不给我们学习上的辅导和讲解,每次说到最后,他总会问我们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作为总结,“你们长大了是想穿草鞋?还是想穿皮鞋!?”我们都默默地吃着,牢牢地记着。
多年以后,在我们姊妹几个第一次坐上汽车、火车到外地上学的那一刻,脚上穿的都是崭新的皮鞋。
陆续的,我们走出了校门,投身社会,踏上了工作岗位,从事着各行各业。面对我们的新身份、新变化,父亲又开始絮絮叨叨、不厌其烦地说着他以前工作上的经历和故事。
“那会,你妈在老家,我一人在岱山带3个小孩,又当爹又当娘,统计、会计一起干,还干代理站长,晚上统计成堆的票据都要到半夜……你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好多了,多干点事没坏处,不要怕吃亏!”“我这一辈子都在钱和粮票窝中打滚,没出一点问题,关键就在于控制。一个人不能自控就等于失去灵魂哩!”“你们够吃够喝就行了,可不要动歪心思啊!”……
父亲一生忠诚、敬业、清廉、耿直、豁达,如同一面明镜,一盏红灯,警示着我们,引领着我们要像他一样兢兢业业,干干净净,平平安安,长长远远。
后来,我们成家了,都有了孩子,条件逐步改善,日子越来越好,一大家子其乐融融。父亲自己一直坚守着勤俭的持家观念和朴素的生活方式,并且经常告诫我们,“富不过三代”的古训,要求我们不要奢侈浪费,不能沉溺于小家庭生活,还要多学习,多干工作,克勤克俭。
平日里,父亲看着绕膝的孙辈,目光中露出些柔慈,表情也松弛了点,语气缓和多了,寄予我们的孩子殷殷期望和慈爱,“我一辈子重视教育,你们也要抓好小孩的教育,不能有丝毫放松啊!男孩培养好能娶个好媳妇,女孩培养好能说个好婆家……”
父亲总说自己是草木之人,没有多大本事,可他一生机智灵活、乐于帮助,为单位、为家人、为亲朋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,从不惜力气,不吝钱财。他常常会以自己的体会向我们总结说:“要多帮助人,还不能违背原则。要做到有智的出智,有钱的出钱,有体力的也可以出体力嘛!什么都不出的话,你就枉来这世上一趟了!”
父亲说多了,我们嫌他嗦,有时会躲避,有时会左耳进右耳出,有时会犟嘴:“爸!你总是对我们要求太高,太挑剔了!你累!搞得我们也很累!”
“看到不对的就要讲,不给我讲是不行的!讲你们都是为了把你们往好处拉!都由着你们还照?!”父亲义正辞严、疾言厉色地说。
父亲文化不高,读到初中毕业,便分配到了县粮站工作,退休前一直是从事财务工作的普通人员。他一生喜欢读书看报,每天晚上必看央视的《新闻联播》。现在年纪大了,眼睛不好,书报、电视也看不清了,他就眯着眼听电视。一听到他认为重要的,有教育意义的,还是会给我们打电话,叮嘱我们,提醒我们,启发我们。
以前在老家,每到周末,我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,顺便听听父亲的唠叨,平平常常,住在心里的不多,没觉得有多么刻骨铭心的珍贵。如今,由于工作原因,我离开老家,离开父亲有两年时间了。离得远,回家次数变少了,听父亲的唠叨也少了,感觉自己反而想听那些唠叨,听不到,反而会不由自主地将记忆中的唠叨一个一个掏出来,掰开来,揉碎了,又聚拢起,去琢磨,去深思,去领悟。
父亲做了一辈子的好事,也唠叨了一辈子的言语。那些质朴的、平实的、积极的、正向的,凝练了他一生历程和体验的话语,犹如一汩汩永不停歇、铿锵奔唱的山涧,那么玲脆、透亮、清爽、甘洌,日夜流淌在我的心田,蓬勃进我的血液,滋养着我的生命。

 

中共南谯区纪律检查委员会、南谯区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: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政务新区主楼5楼
电话:0550-3113395 皖ICP备10201704号 邮编:239000 技术支持:中天科技

微信公众号